最新消息 News

痛風治療常見迷思|哪些方法有效?哪些做法反而讓症狀更嚴重?

2025-11-18

許多痛風患者在發作時都會急著尋找緩解方式,但網路上充斥著許多錯誤資訊,反而讓治療更加複雜。痛風是一種慢性代謝疾病,治療需要依照醫學原則與階段進行,才能真正控制尿酸穩定下降。若在缺乏正確知識的情況下自行處理,可能會讓關節發炎更嚴重,甚至延長疼痛時間。以下將整理常見的痛風治療迷思,幫助患者避免踩坑、正確面對治療流程。

 

迷思一:痛風發作時熱敷或泡熱水可以緩解?

 

 

許多人習慣在關節疼痛時熱敷,以為能舒緩不適,但對痛風急性期來說,熱敷反而會讓症狀更嚴重。急性痛風發作時,關節處於高度發炎狀態,溫度升高會使血流增加,造成紅腫與痛感加劇。正確的痛風治療方式應為冰敷,每次約 10 至 15 分鐘,有助於降低腫脹並減少疼痛。

 

 

迷思二:止痛藥隨便吃都有效?

 

 

痛風急性期的疼痛常令人難以忍受,但止痛藥不可隨意服用。有些非處方藥可能無法有效抑制痛風相關的發炎,甚至會影響腎臟,對長期健康造成負擔。正確做法是依醫師指示服用抗發炎藥物,例如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或秋水仙素。若不當用藥,會使痛風治療效果不佳,甚至延長疼痛時間。

 

 

迷思三:痛風只要痛時治療,不痛就不用管

 

 

這是最常見的誤解之一。痛風治療不能只在急性期才處理,因為一旦症狀消失並不代表尿酸已穩定。若不進行長期降尿酸治療,結晶會持續累積在關節與腎臟內,導致下一次發作更痛、次數更頻繁,甚至形成痛風石。痛風是一種需要長期管理的疾病,急性期與慢性期都必須同時重視。

 

 

迷思四:急性期可以自行增加降尿酸藥物劑量

 

 

不少患者在痛風發作時,以為增加降尿酸藥物能快速改善。但急性期調整降尿酸藥物反而會讓症狀惡化。這是因為尿酸濃度快速變動會使結晶重新移動,引發更嚴重的發炎反應。醫學上建議急性期只專注在止痛與消炎,慢性期再進行降尿酸的痛風治療,兩者不可混為一談。

 

 

迷思五:網路偏方能讓痛風快速痊癒?

 

 

市面上有許多號稱能一週治好痛風的偏方,但大多缺乏醫學證據。無論是喝醋、泡草藥或吃大量維他命,都沒有科學證據能有效降低尿酸。甚至某些偏方可能造成腸胃不適或影響其他藥物的吸收。痛風治療必須建立在醫學原則上,才能真正穩定改善。

 

 

迷思六:不吃肉就能避免痛風發作?

 

 

雖然肉類嘌呤較高,但痛風不會因為單純不吃肉就避免發作。含糖飲料、酒精與過量果糖同樣會讓尿酸飆高,許多痛風患者都是因為飲料攝取過多才引發症狀。此外,完全不吃肉可能導致營養不均,影響身體機能。均衡飲食才是正確的痛風治療方式,而不是極端飲食。

 

 

迷思七:豆腐、豆漿不能吃?

 

 

許多患者認為豆製品含嘌呤,因此痛風不應食用。但事實上,植物性嘌呤對人體尿酸的影響遠低於動物性食品。豆腐、豆漿等食物都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,適量食用不會干擾痛風治療,反而有助於營養均衡。

 

 

迷思八:只靠飲食就能治好痛風?

 

 

飲食管理對痛風非常重要,但單靠飲食無法有效降低尿酸至理想範圍。痛風治療通常需要藥物與生活調整並行,才能達到最佳效果。若尿酸值持續偏高,即使飲食再健康,也難以避免發作,因此仍需遵照醫師指示治療。

 

 

結語:正確理解痛風治療,才能真正改善症狀

 

 

痛風常伴隨許多迷思,若以錯誤方式處理,不僅難以改善,還可能讓症狀更加嚴重。正確的痛風治療應包括急性期止痛、慢性期降尿酸與飲食習慣調整三大部分。只要掌握正確方法並持續追蹤,大多數患者都能長期維持穩定,並降低痛風發作對生活造成的影響。

 

本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,非屬醫療建議。痛風治療方式仍需依個人情況由專業醫師評估。如出現急性疼痛、腫脹或反覆發作,請立即就醫。

Top